“双眼皮手术爆单”“打瘦脸针要抢号”……暑期一到,医美成了不少准大学生们的心头好。据央视新闻报道,高中毕业生“医美热”在多地医院普遍存在,有的地方15个号被3秒抢完,还有医生一天做了七八台微整形手术。报道提及,据多家医院估算,每年暑假,整形美容科业务量增加三成,且每年都呈递增趋势,这些增量以高中毕业生为主。
从祛痘、淡斑、脱毛,延伸到割双眼皮、打瘦脸针、治疗脱发等项目,学生们的变美需求越来越多元,医美技术的革新与普及也让“变美”更加触手可及。有同学表示“变美是投资自己,希望以更好的形象面对新生活”;也有同学觉得“从小牙齿不齐,笑起来没自信”……追求美是人之常情,相信很多人在青春期的时候都对着镜子发出过感慨:“眼睛再大点就好了”“希望皮肤白一些”……
然而,在追求美的道路上,若没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,就可能陷入不必要的风险与困境。“微整形”虽然具有创伤小、恢复快、风险低等优点,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,因而有不少整形医生主动劝退青少年“改头换面”的想法。
比做整形手术带来的生理风险更隐蔽、更持久、更有危害性的影响,是心理层面上的自我怀疑和否定。在一些社交平台,“网红脸”“A4腰”“白幼瘦”是审美王道,一些“颜值即正义”“外貌改变人生”的逆袭“案例”更是流量王。还有家长把医美当作高考奖励,乍一看好似很开明,实际上还是陷入了容貌焦虑的窠臼。当医美被包装成“投资未来”的选项,青少年很容易形成一种认知:外在美是成功的一条路径。一旦踏上这条追求“完美外貌”的道路,就很难停下来理性思考和沉淀自己。
美的标准是什么?美学家朱光潜说,美的估定就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。有些人喜欢辛稼轩而讨厌温飞卿,有些人喜欢温飞卿而讨厌辛稼轩,这究竟谁是谁非呢?所以,美不完全在外物,也不完全在人心——世间美好,一半在物,一半在你。
从美的历程来看,美包罗万象,既蕴含着自然的灵动与壮美,又承载着社会的多元与丰富。“回眸一笑百媚生”“清水出芙蓉,天然去雕饰”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都是不一样的美。文章忌俗滥,美也理应忌俗滥——接纳真实、自然的自己,尊重和平视各美其美的心态,才是真的美。
放下容貌焦虑,我们会发现所谓的“看脸时代”是个伪命题——人们会被“扁担女孩”虽朴素无华但从容前行的身影击中内心,会被山东小伙因救同学而放弃考试所散发出的善意和担当而动容……这些从心灵深处散发的内在美,不是更迷人吗?
“网红审美”“标准化审美”可能会让我们固化对美的偏执认知,让美变得功利和肤浅,失去发现和感受“万物皆有美好一面”的能力。就此而言,家庭、学校、社会应形成合力,重视美育的回归,让青少年们真正理解美的内涵,才不会困于美的外壳。
最后,借用朱光潜给青年人的话:“慢慢走,欣赏啊!”
配配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